赛德阳光口腔临床研究院2月21日通过云会议系统举行第二十八期“启明星”正畸医生分享会。
当天,北京万柳分院王思晗医生解读《切牙内收后的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文献,赛德阳光口腔医疗培训总监关心医生主持,全国十一城34店的正畸医生探讨交流,共同成长。
Sunny Dental
文献阅读
王思晗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硕士
赛德阳光口腔正畸中心医师
Invisalign隐适美认证医师
中华口腔医学会(CSA)会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COS) 会员
作为正畸患者的常见主诉——嘴突,正畸医生通常需要通过拔牙矫正来内收前牙,进而改善面型。此类患者上下前牙大范围移动,其牙槽骨是如何改建的?当天,来自赛德阳光口腔北京万柳分院的正畸医生王思晗从牙槽骨的改建机制、测量指标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文献解读。
牙槽骨改建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经典理论认为: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槽骨吸收、张力侧牙槽骨增生。牙槽骨会随着牙齿移动而同程度地实现改建。即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的厚度和形态会保持一致。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随着牙齿的移动,牙槽骨并非同时且等比例的改建,即牙槽骨改建速度往往滞后于牙齿移动的速度。有文献显示,切牙内收结束后,上下切牙唇侧牙槽骨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比率(B/T)接近1:1;上颌腭侧牙槽骨比率B/T介于1:5至1:2之间。
王思晗医生介绍了牙槽骨改建的三个测量指标:厚度、高度和密度,重点阐述了牙槽骨改建的影响因素。她指出,正畸治疗的不同阶段、矫治器种类及牙齿移动类型是影响牙槽骨改建的主要因素。
结合相关文献,王思晗医生解读了切牙内收结束、矫治结束及正畸保持期间,上下切牙在唇、腭侧牙槽骨改建的指征、规律及测量指标。
有文献应用CBCT研究了不同矫治器的拔牙矫正对前牙区牙根和牙槽骨的影响。结果显示:持续加力的固定矫治器组较间歇力为主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牙根吸收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矫治器牙槽骨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为:正畸拔牙病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组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小,牙槽骨改建基本一致。
也有文献表明,安氏I类双颌前突患者舌侧矫治前后,牙槽骨并没有随牙齿移动同等程度改建,治疗后牙槽骨以骨吸收为主,骨增生有限。
除了解读不同矫治器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当天王思晗医生也分享了倾斜内收和控根内收这两种切牙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厚度、高度和密度的不同影响。
针对切牙内收后的牙槽骨改建,王思晗医生解读了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她总结指出:
牙槽骨改建机制是正畸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牙槽骨改建速度往往滞后于牙齿移动速度。根据牙齿移动类型的不同,牙槽骨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比例从1:1到1:2.35不等。
前牙舌向运动过程中,唇侧牙槽骨改建速度与牙齿移动基本同步,而舌腭侧牙槽骨增生滞后,抗力中心水平的舌侧骨增生较根尖水平更为活跃。在正畸保持阶段,舌腭侧牙槽骨继续有新骨沉积。
在正畸治疗过程以及保持阶段,唇腭侧牙槽骨都在改建,均有新骨沉积。即便如此,也应该将舌腭侧骨皮质作为正畸的矫治限度,尽量不要过度内收来进行超限矫治。如果患者牙槽骨菲薄但又想要进行大量内收,建议患者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当天,王思晗医生的文献解读和分享,让集团正畸医生进一步明确了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机制,对于进一步提升切牙内收病例的临床治疗手段,获得更高效、更健康的正畸疗效提供了更多洞察和思考。赛德阳光口腔正畸研讨会主持人、赛德阳光集团医疗培训总监关心医生对王思晗医生的分享表示感谢。
关心医生指出,拆一座城与建一座城速率肯定不一样,目前大部分文献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术后即刻,这样来评估牙槽骨改建的方式或不尽科学。CBCT是双刃剑,对于牙槽骨菲薄的患者,个人建议不必刻意减少内收或在医患沟通时过于保守,除非矫正前患者舌侧骨板已经发生骨开窗。
“个人认为,只要正畸前舌侧骨板完整,颏孔、鼻腭管开口位置正常,根尖根中舌侧骨板符合常规,相对而言我们进行5-6毫米的切牙回收还是比较安全的。” 关心医生如是说。
口腔正畸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由周彦恒教授创建的赛德阳光口腔汇聚了北大、华西、四医大、上海九院、武大、首医等一大批口腔名校毕业、从业多年的正畸专家团队,在隐形矫治技术方面享有盛誉。
赛德阳光口腔临床研究院持续举办“启明星”正畸医生分享会,旨在践行赛德阳光口腔医疗、教学、科研多元发展的使命,通过定期的正畸医生病例研讨,让全国十一城34店近70位正畸专家共同切磋,不断精进,努力为更多患者打造灿烂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