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有一股力量正在改变未来医疗的格局,这股力量牵引着国内众多的医疗创业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百折不挠地前进。
他们在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服务的跃迁,他们在新的模式中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来自于野蛮生长的创新领域,他们突破传统的藩篱建造新规则,他们就是中国未来医疗产业的核心力量——未来医疗100强。
医者仁术,大功无利。我们希望这股力量成为穿越风暴的利箭,打破平衡,无惧时间的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中国。
2016中国“未来医疗100强”榜单是面向医疗健康产业遴选出的真正代表未来医疗的中国创新医疗企业,发现中国未来医疗产业的核心力量。
本榜单以动脉网综合各方信息核定的公司估值作为重要评判标准,针对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非上市企业(含新三板挂牌企业)筛选出的100家未来医疗上榜企业,榜单将按照企业市场估值、知名度以及行业影响力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以“聚集医疗健康产业变革的中国实践”为核心,2016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京召开。围绕年度“未来医疗100强榜”发布《2016未来医疗百强企业白皮书》,首次对中国的未来医疗百强企业进行全景扫描,从企业成立时间、融资轮次、企业估值、细分领域等多维度分析百强企业的发展脉络,梳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和传统创业相比,未来医疗领域的创业有诸多不同。我们不但需要创新技术的介入,还需要创新商业模式的开拓,更需要政策的积极指引。在解决传统医疗的难题方面,究竟是解决方案重要还是颠覆性技术重要?众多的医疗领域,哪些才是未来医疗的黄金赛道?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后,医疗创新创业已进入下半场,让我们回归到医疗的本质,共同探寻未来之路。
创立多在5年以上,最快上榜不到1年
上榜企业多数已经成立5年以上,长期的用户积累、技术的迭代和商业模式的发掘,使得这些企业逐步成为行业翘楚。 科技医疗行业的技术门槛可高可低,低技术门槛的健康管理、寻医问诊、专科等领域中的企业,他们的成长需要时间。只有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商业模式完善之后才能凸显投资价值,所以五年以上的企业多数是低技术门槛类别。
两年以内的“年轻企业”也占到了15%,他们大多数来自于人工智能、基因等新技术领域,新入局者依靠较高的技术壁垒快速成长,改变了基础医疗模式。 这部分企业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就已经受到大量的投资机构青睐。
B轮以后占多数
在上榜企业中,主要集中在A、B两个轮次。 天使和种子轮能上榜的企业只有两家,分别属于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达闼科技和综合平台的39互联网医院。达闼科技上榜的理由是处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种先进技术的风口,并拥有完善的云端解决方案。而39互联网医院背靠朗玛信息和39健康网的大树,并依靠政策的推动迅速成长。
A轮企业一共有26家,B轮有39家。A轮企业其实仍属于发展早期,但能上榜说明企业已经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获得大量投资。从业务领域来看,A轮中没有特别集中的领域,基因、综合平台、医疗信息化企业稍多,但形不成绝对优势。
进入新三板的企业一共有6家,分属医疗机器人、综合平台、口腔、医疗信息化、基因、肿瘤六个不同的细分领域。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并不一定大,这些企业的市值排名其实比较靠后。
北广上浙四省市几乎垄断榜单
毫无疑问,上榜企业的所在地区前三名为北京、广东和上海,三地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1、21和16家。 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源最丰富的三个地区,也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互联网产业发达,投融资规模位列全国第一,私募股权投资金额也居首位。所以,大多数企业选择在北京创业。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和新兴的创业城市,科技产业发达,已经逐渐出现成为另一个创新创业中心的趋势。广东的百强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上海位列第二。
北京以接近50%的占比位于百强榜的第一集团,数量遥遥领先第二集团。第二集团除了广东和上海之外,浙江地区的上榜企业也达到了11家,显示出其优秀的创业环境。我国其他地区的上榜企业较少,多在1~3家之间。
通过解构各地区的上榜企业类型,我们发现基因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这主要和专业人才的来源有关。北京地区以服务驱动型的企业较多,寻医问诊就达到了8家,主要是因其互联网产业发达,互联网人才丰富以及新的商业模式迭代最快。广东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主要集中了技术型企业,同时也是医药电商平台最多的省份。
寻医问诊最早涉足,基因企业异军突起
在现代医学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当明显,科技在短短10几年里就显著改变了我们的医疗手段、医疗工艺和医疗模式。动脉网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企业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以服务驱动的医疗健康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以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做为分类依据,比如妇幼、肿瘤、口腔、糖尿病、医美等领域,和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这些领域中加入的科技诸如APP软件、大数据应用、智能硬件、网络社交等进行革新;另一种是以技术驱动的医疗健康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应用某种新技术服务于医疗健康行业,比如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硬件、医疗信息化、机器人、VR等科技,然后企业将其应用在肿瘤精准治疗、慢病管理、手术、病后康复等传统医疗环节。比如一家基因检测企业,它们的产品虽然主要服务于肿瘤行业,但是仍属于技术驱动的基因领域。可以这样认为,两种类型的企业是有交叉的(上表中统计的企业总数大于100),所以企业在分类时主要看他们在业务模式上的侧重。
根据我们统计的行业数量来看,以服务驱动的企业数量更多、市值更大。 而以技术驱动的企业,主要是基因和医疗信息化两个领域受到的追捧更多,其他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VR等新技术还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服务驱动的企业获客难度低,客户留存度高。而技术驱动型企业大部分是针对B端用户,在市场规模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发展更为艰难。
影响互联网医疗的政策
互联网从技术手段上催生了新的医疗模式,但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要求这些模式亟需政策上的规范和管理。有时候,技术的超前发展,服务模式的创新很有可能超越了政策的监管范围,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宏观政策成为悬在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对传统医疗的政策进行改革,持续推进基层医改、医保支付、药价市场机制、医药改革等。而这些改革,也需要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介入,用技术进行革新。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围绕互联网医疗、科技医疗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成为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有序发展、合理配置、结构优化的催化剂。
2016年,影响未来医疗的十大政策
2016年1月,《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保险制度合并,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就整合政策提出了“六统一”要求: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要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
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这部国家级中医药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3月,《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开展智能医疗服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应用程序(APP)管理。积极开展互联网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引导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装备,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监护指导、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
2016年6月,《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从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的大数据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研究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
2016年7月,《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导意见》
对人社部门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做好医改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2016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明确,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医保统筹。关于“三医联动”,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增加到200个;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等内容。
2016年8月,《关于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贵州省远程医疗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参保人员就医需求,经研究决定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该决策于2016年8月1日起执行,试行时间一年。
2016年9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以提升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以优化政策环境,繁荣产业生态,加强公共服务为牵引,明确了三年发展目标、五个重点领域、六类核心关键技术和四个重点应用领域。《专项行动》的目标是到2018年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该政策中有关医疗领域的主要目标是旨在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建设。智能医疗健康设备重点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开发医疗器械级智能硬件设备并规模化商用,使之符合医疗应用对数据可信度、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2016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自主创新、开放合作,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涌现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产业集群,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016年11月,《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
“互联网+人社”将依托社会保障卡、大数据等人社领域的优势资源,建设“互联网+”创新能力体系,重点推进“互联网+人社”的基础能力提升、管理服务创新、社会协作发展3类子行动,共包括48个行动主题。
高含金量细分领域
寻医问诊
寻医问诊绝对是互联网+医疗最热门的领域,也是行业和用户关注的痛点。医疗行业中,大家一直以来所谈论的痛点离不开去医院就医的三个环节,就医前的挂号难,就医中的长时间等待和就医后的慢病管理。而互联网+医疗风起时,解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医问诊(专科服务也是寻医诊疗的一种)。寻医问诊领域的企业一共有14家,总市值达到了712.6亿元,是我们统计的这些领域中总市值最高的。
寻医问诊领域虽然是大家最想解决的痛点,但是也是做起来最难的。上榜企业中最早有企业在2001年就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之后每年都有新的相关企业诞生并成长起来。我们在《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中曾经统计得知,2014年移动互联的大潮来临催生了最多的初创企业,当年诞生的初创企业中进入百强榜的数量也最多。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和商业模式的逐渐完善。综合医疗领域企业的融资速度很快,大部分企业都进入了B轮及以后轮次。寻医问诊的互联网化改造虽然相较传统医疗领域创业的资金门槛要低,但是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更多的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对资金的需求压力越来越高。当然,随着这些企业长时间的探索,商业模式的升级,很多寻医问诊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围绕医疗周边进行的挂号、咨询等轻问诊业务,开始涉足医疗的核心领域,比如参与互联网医院、线下全科诊所的建设,所以他们的估值在快速提升。
基因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对自身遗传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通过对样本中DNA进行基因信息,基因检测技术可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基因测序成本更是从2001年的1亿美元降低到如今的1000美元,进一步推动了基因检测技术向着大规模、商业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基因检测领域近两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成为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热点。基因检测也从单一的遗传疾病专业范畴扩展到复杂疾病和个体化应用,如疾病靶向基因组套检测、个体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分析等。
基因检测相关企业进入百强榜的数量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到了18家。2010年之前,由于基因检测成本高,技术落后,限制了其在基因分析领域的应用,基因检测企业的数量也是凤毛麟角。2010年后,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成熟,基因检测相关的初创企业的逐渐增多,基因检测也逐渐向临床和大众健康领域靠拢。2014年,Illumina发布了新款高端基因测序仪,可以准确测出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成本也进入千元时代,基因相关企业也逐渐增多。
成本的控制更加方便了基因检测的普及和推广,2014年,国内基因检测领域全面爆发,资本大量进入,相关企业的估值也水涨船高。虽然整个行业诞生的时间不长,市场仍在开发,但一部分企业已进入稳定成长和成熟阶段。基因检测相关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形成,企业融资轮次靠后,主要集中在B轮及以后。基因检测企业的估值普遍较高,华大医学以200亿排名上榜企业的第一名,其他基因企业估值也大多居于排行榜的前列。
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的总市值排名第三,上榜企业也有10家之多。但是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受政策影响较大,盈利目前还是一个很难的命题。医药电商企业的触网时间普遍较早,在互联网刚普及的时候就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一般认为我国医药电商是从2005年CFDA印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开启的,自此才有了纯线上的售药和药品流通。虽然医药电商领域这十几年的发展非常曲折,受到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还是形成了众多的上榜企业。
医药电商的融资轮次集中在A、B两轮,但因其本身规模较大,融资较多,所以上榜企业也较多。整体药品市场,估计在15000亿左右,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药品,还不到其十分之一。一方面说明医药电商发展缓慢,受监管较多,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也预示,未来在政策逐渐松动、互联网医院迅速发展之后,医药电商领域最有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是医疗服务和IT技术相结合的领域,它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作为数字化医疗的底层技术,医疗信息化企业的起步较早,重要性也非常高。包括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化和医学影像信息化在内,与医疗大数据密切相关的企业都成为投资的重点。
医疗信息化企业从计算机普及的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开始就大量出现,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级,从医院基础信息化、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三医联动+健康管理、医疗大数据一步一步前进。很多大型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已经完成了IPO过程,进入二级市场。而停留在一级市场中的医疗信息化上榜企业的诞生时间跨度较大,已经形成行业寡头。
医疗信息化上榜企业的融资阶段大部分在B轮或者B轮之后,资本已经大量进入。虽然该领域发展已经非常久了,但是因为国家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演化,医疗大数据领域还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所以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业务范围和企业类型也在不停的演进,从医院管理的HIS系统,到移动信息化,再到远程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医疗信息化企业一直在丰富自己的业务模式和技术类型。
消费医疗
消费医疗泛指非公费、非治疗性的、消费者主动选择实施的市场化医疗项目,在我们此次的百强榜中主要包含口腔、医美和养老领域。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医疗产生了庞大的市场。因此,在互联网医疗的变革中,消费医疗市场也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
消费医疗领域总共有10家企业进入百强榜,总市值接近200亿。消费医疗企业的线上线下结合得非常紧密,这些企业中有有些是先有线下业务,有些是先有线上业务。大部分以线下为主的企业比如部分口腔连锁的诞生时间很早,甚至在2000年以前,线上就是业务的辅助。以线上医美为主的更美和新氧这类型的企业主要依靠互联网的发展,所以诞生时间在近几年,他们依托于消费医疗的庞大市场,发展也非常快。
消费医疗具有单次消费价格高、复购频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颇受行业关注,投资机构也大举进入。在10家消费医疗行业中,除一家融资轮次在A轮之外,大部分以B轮和C轮为主。
妇幼
在妇幼行业,也就是我们熟称的母婴行业,已经成长出了不少的独角兽企业。近几年,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中产阶级家庭消费升级,以及80、90“互联网一代”逐步进入育龄期,都成为妇幼领域飞速发展的基石。而且妇幼行业企业普遍结合医疗、保健和电商概念,投资机构趋之若鹜。
妇幼行业中,进入百强榜的既有2007年诞生的老牌企业,也有2014年新近诞生的企业。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之后人们对妇幼健康的关注度上升等因素,2014、2015年诞生的妇幼企业相当多。进榜企业中妇幼行业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总估值超过200亿,成为黄金赛道中最值得投资的领域之一。
由于妇幼行业的受关注度较高,所以这些企业的融资轮次靠后。妇幼领域的创业企业热点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类、O2O模式、线上问诊、母婴商城、智能硬件等领域。由于80后母亲的购买力相当高,两家排名靠前的妇幼企业都是育儿社区起家,在随后的发展中走通了“社区+电商”的商业模式,融资金额都非常高。
投资机构大比拼
在上榜的100家企业中,他们获得了不少投资机构的赏识。没有伯乐,千里马难跃。这些投资机构在帮助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从腾讯所投企业类型来看,他们偏爱技术驱动类型的公司,今年最著名的投资事件就是人工智能公司碳云智能的10亿人民币A轮融资。除此之外,腾讯还投资了不少医疗信息化、医生工具、大数据和智能医疗硬件。
软银中国做出了综合性的投资布局,除2家基因公司外,还有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医药电商、健康管理企业,但是和寻医问诊相关的综合性企业较少涉及。
从经纬中国的投资布局来看,经纬偏爱消费医疗领域。在为数不多的妇幼、医美企业中,往往都能够看到经纬中国的身影。
君联资本的投资企业数虽然不多,但是总市值非常高,说明其眼光不错。更美,以及即将上市的贝瑞和康都是其投资成绩最好的说明。
红杉资本的投资在各方面都有布局,包括消费医疗的医美领域,以及健康保健,在技术公司方面也有投资医生工具和基因企业。
展望2017
在经历了多年的尝试和开拓之后,互联网医疗的格局已定,独角兽初现。但是,新技术的出现、新政策的推行、新模式的诞生,都有可能随时搅动已有的行业格局。与传统医疗创业相比,互联网医疗的创业有诸多的不同,也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产业的自然生长、政策趋势、技术转化的三重共振之下,未来医疗产业有望迎来长期繁荣。其中,医疗信息化的增长趋势主要源自产品与服务渗透率的提升,医保控费压力日趋提升,将直接拉动对控费和监管有关的医疗IT需求,同时也有望刺激政府直接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
未来医疗主要的技术转化在云服务和大数据两个紧密关联的方向。云模式方面,随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逐渐成为刚需。由于医疗IT建设和运行方面的经费压力,经费相对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公有云模式的医疗信息云,有比高等级医院大得多的诉求,从而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好的机遇。大数据方面,影像云、电子病历云创新的下一阶段走向大数据是大势所趋。近期备受关注的基于大数据的影像云计算不仅能显著降低人工识别带来的误诊率,又或是做到对疾病发展进程的识别与预判,相关基础研究的推进更有望让未来医疗领域诞生出众多当前难以预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而作为有鲜明技术驱动特色的基因、人工智能、影像云计算和电子病历云计算领域,优秀的企业几乎必须具备鲜明的科技型企业特色和强大的研发团队,这正是这些企业最核心的成长驱动和强大壁垒所在。
在动脉网所总结的2016百强企业中,以服务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占据了主流,这是互联网医疗发展初期的最大特点。但是仅靠商业模式创新,或是通过传统信息化建设占据医院形成的渠道优势很难支撑此类企业的长期存续。因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往往易被抄袭,或者烧钱难看到尽头。
近期快速发展的国外医疗信息化企业,创始人团队甚至经常包括如MIT、斯坦福等名校的教授,往往还包括有多年实业经验的医学博士的医学专家,有深厚的科研背景或项目经验,而这偏偏正是我国大量更注重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创新企业经常欠缺的核心竞争力。不过近期,以碳云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医疗企业在迅速崛起,人工智能、基因、VR、3D技术虽然现在还在技术突破期,但是未来一定会成为改变医疗模式的中坚力量。
站在猴年的末尾,我们已经看到了巨人的身影,而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医疗产业会被技术改造和升级。经过5年左右的快速发展,移动医疗领域的运动员已经入场完毕。但是真正的比赛枪,才刚刚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