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助力口腔医疗

来源:成都日报  浏览量:0

2016年数字医疗领域可谓成长迅速,不论是医疗工作者还是患者,都从数字医疗的大潮中受益。那么医疗行业对于IT架构的需求出现哪些变化?代表行业标杆的全国顶尖医院正在经历怎样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呢?

最近有机会见到川大华西口腔医院信息部主任廖玍。他从华西医大临床医学起步,后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及博士,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统计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对于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公共卫生管理颇有见地。他作为国家及省市级多个医疗及信息学相关行业专家库成员,目前还负责一些跟医疗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他以华西口腔医院的实践为观察口,从个人角度分享了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痛点:医院信息化为什么要向集成平台转变?

谈到医院的IT架构问题,川大华西口腔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口腔医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率先搞起了现代信息化建设,哪个部门有需要就上相应的项目,基本还是处于孤岛式的建设,这样的发展持续了十多年时间,才逐渐在大管理体系上出现医院互联互通的需求。整体来讲,近现代的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远滞后于IT行业本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大量新业务的开展,全院形成了以HIS系统为核心、PACS影像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几十个小型系统或者功能模块为辅助的基本架构体系,但从最近三年的医疗行业新趋势看,随着医疗数据爆炸式增长及医院管理精细化的需求,以单一系统为中心的建设模式因其自身局限再难以满足现阶段医疗业务的大数据应用及互联互通的要求,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廖玍认为,下一个五年是以集成平台为中心,建设CDR及总线以上的各个应用平台。目前对于中小型体量的医疗结构,信息化并不能算是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部门对所有有需要的部门来说充当着一个内容提供商的角色,HIS系统、PACS系统等等都需要对接。从硬件软件、系统设计实施都有5年左右的适应时期。

与此同时,因医院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包括软件、硬件、网络及移动平台开发、使用、运维等)、专业交叉且跨度大(涉及计算机科学各专业、医院管理、各临床业务科室专业知识及核心业务流程电算化),使其工作复杂程度高且工作量巨大,因此对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的宽度及深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人才的急缺和现实业务发展的需求成为目前最大矛盾。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材成为了保障信息化业务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探索:华西口腔医院应用联想“双态IT”迎合未来基础需求

而在最近华西口腔医院的信息化流程再造中,除了在集成平台、超融合设备方面采用了联想的方案之外,联想最新提出的双态IT理念,也给华西口腔医院带来了不少启发。

在医院业务应用服务“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下,不同的业务特性,决定了信息化呈现不同的架构和特征。联想根据自己长期运营IT信息系统的经验,总结出“双态IT”的特点:传统IT建设和新型互联网在业务应用特征和基础架构方面,有着不同的设计:稳态,以传统IT建设思路为代表,应用强调安全、稳定,基础设施多采用集中式部署和高端服务器;敏态,以互联网建设思路为代表,应用强调灵活、开发/运维一体化、迭代式、可扩展,基础设施多采用分布式部署和通用标准服务器。

而在医院IT基础架构方面,“双态IT”的结合显得尤为明显。一般来说,医院的HIS、LIS、RIS、PACS(影像中心)、EMR、OA、财务等因需求固定、环境明晰更加体现在追求基础架构的稳定、高可靠及容错能力,以及数据库的高性能和数据的强一致性等。这种就非常适合“稳态IT”架构。

而医院内部与就医流程相关的与人打交道非常密切的部分应用,比如:网上挂号、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大健康平台、居民健康卡、院外关怀、医疗大数据分析、远程诊疗、临床数据中心、医疗数据集成平台等,就非常强调基础架构必须随时随地根据业务流程变化而快速变化;会要求业务上线时间短,资源需求变化大,基础架构可动态增加或者减少;关注基础架构的“整体拥有成本TCO”这些因素。这种就非常适合“敏态IT”架构。

由以上分析,医院内部应该对于“双态IT”是刚性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只是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量大小,可能稳态与敏态各自所占份额稍有不同而已。一般来说,三级医院及以上规模医疗机构的“稳态IT”所占比重更大。而二级医院及以下规模医疗机构的“敏态IT”需求更强。

廖玍对此认为,医疗行业的IT架构远慢于IT行业,后者留出很大的试错空间,而医疗不行。所以“双态IT”在华西口腔医院的应用还是以稳为主。手术室运作、临床医疗体系的连续过程对于稳定性需求大,这里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像HIS、PACS、LIS等保证医院运营的东西一定是稳态的,强调的是不宕机、随时可用。而比如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科研领域的应用,对于平台的基础架构变化很大,这些环节就适合敏态来做。

华西口腔医院所采用的联想超融合设备,是一个稳敏结合同时更偏稳态的架构,其核心是提供虚拟化技术,这些会支撑集成平台及临床数据中心等,可作为一个资源池,不断地注入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

从效率上考虑,“双态IT”架构在布局时间上能缩短很多,以前系统光是设备到位开始部署都需要1个月才能上线,目前一个星期就可以实现;以前一个稳态系统要做大型调整,至少需要1年时间提前规划,现在资源池就放在那里,基础架构平台可以一两个小时完成,未来医院信息中心人员更多精力就可以聚焦在要往哪个业务去做,更多突出专科定制软件的开发。今后,在整个系统流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加风控、哪些地方要增加什么应用,可以做到按需定制、快速上马。用更加科学的操作模式来运作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是“双态IT”建设理念的主要价值所在。

思考:华西口腔医院未来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

除了“双态IT”这样的理念之外,华西口腔医院未来5年将如何做好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呢?廖玍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首先是基础设施做好:目前的硬件体量远不能满足高端的业务需求,医院下一步发展的大数据对硬件消耗极大,未来不仅仅是临床治疗,特别像家族遗传、个人基因等数据量会非常大,每个人的DNA有大约30亿个片段,一个包含全基因组信息的测序结果将产生约300G到400G的数据量。

现在做临床对这些资料的需求程度不高,但是未来不同,比如医生看到的一些表症,虽然表象上一样,但在基因组学上并不相同,这就是临床分析和基因组学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数据如果进入信息架构体系,那对硬件存储的需求将呈现几何式级数的增长,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布局。

其次是新的理念开发:美国医疗信息化体系很先进且有30—50年的沉淀,但中国直接使用那一套的话也不可行,信息系统说到底终究还是一套工具,对于工具的使用需要考虑到中西方的使用习惯不同。只有针对国人思维而开发的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还要考虑到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四川地区和北上广地区医院的区别,今后,定制化是一个趋势。

目前华西口腔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一些前沿技术能够给该领域很多应用参考,从技术水平来讲,华西口腔与口腔行业世界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廖玍认为下一步的重要路径是建立标准化的专科管理模型,分析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以及医疗资源在每个细分领域的使用。华西口腔医院的专科管理模型建立后,未来不排除可以向国内更多的医院传递模式经验。

此外,在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华西口腔医院正在考虑如何去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标准系统,但我们会对数据做深度分析再去反馈这个系统,看看这个系统在我们这样很典型的试验田里长的稻子是不是大家想要的。如果是,我们还会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断去反馈这个系统,让现在这个系统不断地进行螺旋式上升。就像汽车换挡一样,最后实现无缝的换挡。不断实施反馈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方面,以后系统肯定是实时反馈,哪里有问题马上改造、马上升级。”

展望:未来口腔医院将是什么样的场景?

未来患者端和医生端会因为信息化建设有哪些明显的改变?廖玍认为,从医院信息化工作者的角度,最显而易见的是效率的提升,以前管理一千条数据,现在可以管理十万条甚至更多。从管理的角度讲,管理者能够更快得到那些高维度数据,比如一个历史的业务清单。之前的清单如果不进行业务分析和归纳,数据就沉淀在那里,能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十分有限,有这些工具后就能更好地深度挖掘数据中沉淀的价值。

从患者端来讲,患者的体验需求也处于动态上升的过程,这就好比微软的操作系统升级,不仅是医院的信息化在升级换代,患者也跟着在变。现阶段医疗层面的信息化提升依然处于人机交互层次,比如缩短挂号时间、快速支付等,真正能够挖掘出医疗更深层次价值的应用还很少,下一步VR和人工智能在口腔医疗领域有很大潜力。

附:医疗术语名词解释

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HIS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临床信息系统——CIS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

放射学信息系统——RIS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电子病历系统——EMR——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临床数据存储库——CDR

返回列表